谁动了建筑顾问的奶酪?
关于奥克兰统一规划的微信新闻铺天盖地,标题看得人是‘惊心动魄’,最后一次又一次的被不攻自破。信息时代,免费的资讯越来越发达,专业顾问收费咨询难上加难。得到的答案是指导还是误导,由智者去分辨。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建筑业内最专业的声音。协会尽其所能,促进华人建筑业的规范化,保护华人建筑从业者的利益。从建筑从业者的角度出发,也是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首先对近期奥克兰统一规划对业主开发的影响进行澄清,其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也为了节省从业建筑顾问每天花在和客户澄清事实上的宝贵时间。
简单来说, 即将开始的项目的建筑设计要按照统一规划的思路去做。大势所趋,建议不要纠结于统一规划是否受到重创或者遥遥无期而犹豫不定.
在11月中旬,奥克兰市议会已经决定统一规划决议中的大部分被认作立刻实施; 报批中大部分的旧规矩已经不适用了; 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是带有‘被上诉’的标签,这样的土地还暂时不能全部应用新的统一规划。原因是Council在9月16号之前收到了一些上诉,有给环境法院的也有高级法院的。上诉者主要是关于自身利益的,影响到自己的某块地或者将来的开发方向,而不是想要这时候来推翻整个的奥克兰统一规划。
因为笔者的职业是建筑设计师,奥克兰统一规划方面都是通过经常咨询协会的资深规划师了解的。下面就我在建筑设计行业工作中谈谈。在建筑顾问类常见有设计师,规划师和工程师。在这三类‘师’中,设计师,特别是华人设计师,再具体一些是奥克兰华人建筑设计师,应该是心理承受能力最强的‘最强心脏’。在节俭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压缩时间赶项目,面对客户的压力,council的压力还要顾及其他建筑顾问的统筹工作。同时还要像忍者神龟一样背着四大黑锅:Flatbush黑锅, 正门通天柱黑锅,砖+weatherboard+shingle黑锅,5房+2房独立出入黑锅。
更有甚者,有的华人陌生人知道笔者是设计师时,第一句话会突然暴击,毫无遮掩的说你们华人设计师的水平太low,设计的房子和洋人根本没有可比性。更悲催的是这种情况发生很多次了,我却只能笑脸相迎。‘最强心脏’也就是这样练成的。
笔者20岁在新西兰参加建筑设计工作一直到今年29岁,参与了400多个大大小小的项目设计,说心里话没有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个很凄凉的故事。在小十年内自己有什么作品?只能把理想寄托在自己自住的项目上吗?我不愿意承认却不得不承认,这确实会被一些坚持自我并且特别有主见的设计师所耻笑。
笔者和老婆最近帮公司制服印logo,因为一起印好多件老婆就顺便问了一句刺绣店华人老板能不能打点折。本来开始老板态度很好,一听到要讲价马上变了脸色。也就是因为从logo的字眼上能看出来我们是搞建筑相关行业的,老板说你们现在搞建筑的肯定赚钱赚疯了吧,还讲价。第一讲价不丢人,第二讲价很正常。不过遇到这种逻辑,虽然一言不合,老婆也只是暂时走开回避了一下。笔者十分无奈的说,按这个逻辑有钱人出去买东西都不允许讲价了是吧。这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事情,类似例子数不胜数。例子虽然琐碎,但确实能反映出部分华人群众对建筑从业者的误解。开发商是赚钱,但人家赚钱同时担当多大的市场风险。建筑从业者呢,不去虚伪的说,在市场好的时候也赚钱,但赚的绝对是辛苦钱。建筑顾问是专业人士, 不是江湖骗子.
我们华人行业的设计费大多是主流市场的20%-30%,主流市场也很佩服我们这样也能把活干出来。
首先‘物美价廉’在‘一分价钱一分货’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其次我们的工作范畴非常不清晰。在笔者主持的年会研讨会之后,奥克兰的华人设计师组成了技术交流群。NZCBIA设计师会员Kevin Chen在这个技术交流中问同行们几个问题。以下非设计项目该收费要多少合适?
“search-title search(调查地契资料), as built plans search(调查私有管线图), Geotechnical report search(调查土质报告), relative resource consent report search相关(调查相关资源许可资料), 安排测量地形, 安排地下管道cctv,申请workover application(建房影响管线的WaterCare申请)。 安排 flooding report(洪水报告),fire report(防火报告),traffic report, Aborist report , ecologist report....site visit(生态报告考察现场), arrange pre- meeting with council and relative engineer(安排council开会). 安排地质工程师钻探+review , 安排 Sw tank design -review(雨水水罐设计). 联系土地开发商control panel/architect,申请preliminary - final approval(申请开发商前期和后期设计批准), 申请water meter(水表), 申请road -crossing(车道入口). 施工中帮做minor variation(现场施工变更),申请ccc时补as built plan(没按图纸建造所补交的竣工图),帮联系厂家要PS1- PS3(栏杆,扶手,防水,电梯...)。这些项目几乎每个设计项目都或多或少碰到,怎么收费? 我请洋人consult公司做活连打印都是按张算钱,A3/ 1.00 , A4/0.5……大家这些收费吗? ”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有着70个奥克兰建筑设计师的微信群里没有一个能直接回答清楚的。
作者观点合同中的工作范畴不清楚,是造成免费做的根本原因。要告诉客户,建筑顾问是专业人士,不是江湖骗子。NZCBIA另一个设计师会员,Frank Zheng分享了他和洋人合作的案例。一位洋人工程师对于一个别墅加建的项目,分析了一下property file(老的设计和图纸),坐收1000大洋,同时洋人客户也很痛快地付了。在这点上,同样是咨询类顾问的华人会计师和律师们的规矩保持的相当好。
作者观点华人碍于面子,是造成免费做一些事情的根本原因。要再次告诉客户,建筑顾问是专业人士,不是江湖骗子。之前提到的工作范畴大多是报批之前的前期工作。要想把项目做好,主流行业需要设计师或其他建筑顾问去代表甲方也就是业主,参与到后期工作的Contract Administration合同管理和Construction Observation施工观察。有些洋人设计师也不包括这个服务,不过最终完工效果取决于施工方的自律程度。目前华人承建商整体的自律性和洋人承建商整体的自律性有差距,这是不可否认的。笔者的设计院开通这个服务已经好几个月了,目前的几十个签约项目里没有一个华人客户肯付钱选择这个服务。
作者观点华人设计师和施工方之间做不到像洋人那样说一不二,做不到红脸吵完架第二天像没事似的,是造成这个服务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建筑顾问是专业人士,不是江湖骗子。主流合同中的工作范畴,主流合同中的收费方式,是NZCBIA理事会和设计师专题小组需要继续商讨的议题。$20,$30或$40一平方,能做的都尽量帮做了的收费方式是否有些过于粗犷?主流设计市场很清楚我们在干什么,而且和我们的界线划得越来越清。如果坚持背道而驰,那距离会变得越来越远。
谁动了建筑顾问的奶酪?是信息大爆炸?是非建筑专业媒体?还是其他建筑顾问提供的无偿服务?其实谁动了建筑顾问的奶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冲破思想的束缚,去寻找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
华人建筑顾问们,振作起来,我们的勤劳和悟性都不比别人差。该收费的就收,该买正版软件就买,该买PI保险就买,该给员工打税就打。在为新一代移民和留学生提供健康良好的就业环境的同时,做好榜样,做好自己,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挺你们!
|
黄海鑫
新西兰华人建筑业协会秘书长 新西兰建筑设计师协会考官 新西兰建设部LBP执照考官 |
|
![]() |
![]() |
![]() |
||
瞿毅 市政审图官 技术顾问
|
刘林炎 总经理
|
翁武敏 商业总监
|
曹天夫
|
|
|
![]() |
![]() |
![]() |
![]() |
||
蔡于安 设计顾问 |
赵晨 |
张一鸣 |
金晓鑫 行政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