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的新西兰住房

五月份开始,新西兰气温逐渐转凉。

在人们的印象里,新西兰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拥有着独特的山川地貌,感叹为南太平洋上纯净的明珠。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农牧业和林业很发达,但建筑业其实距离其他发达国家差了三五十年。即便大自然赋予当地人享受室外的优越条件,现代人的一生在家里的时间约为50%,在建筑物里面约为90%,新西兰人的75%-90%的时间待在家,这是疫情之前的数据,经历了疫情人们对的依赖更多了。

新西兰的木结构建筑的优点可圈可点,环保固碳,结构安全也是相当优秀,还没遇到住房倒塌压死人的情况。主要原因是NZS3604结构的严格监管、保守设计,或是过度设计。新西兰的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防火标准也是很高,不过中密度住房是盲区,这几年也是边建边改规范,就因为有漏洞所以中密度住宅的防火规范需要从系统上进行重新修订。

结构和防火这两点,涉及到人命和责任,官方还是非常看重。即便是漏水房,最担心的也是漏水之后造成的影响结构安全,其次才是发霉影响健康。不过老房子阴冷和潮湿,不属于建筑缺陷而可以被归咎于不良生活方式,这样就说不清了,也不用负责任了。

WHO世卫组织有要求的室内最低温度,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是18度,对于有疾病或需要照顾的人来说是20度。也可能是因为新西兰的气候偏向于温和,人们不太重视,大多数成年人已经习惯于接受10度以下,在潮湿发霉的地毯上和冰冷的地板上爬的小宝宝心里苦却不能说。

我从小住的是五线城市的砖混结构三五层住宅楼,北方集中供暖,新西兰叫Walkup Apartment。来到新西兰前几年对温湿度很不适应,把这里的房子戏称为'木帐篷'。如果不漏风不漏水,基本就算是很不错的风水了。

对于阴冷潮湿的住房,最常听说的就是诱发哮喘病,新西兰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在38个OCED国家中排第四。

早期的硕士论文中写到了图片中这个小女孩,不幸的死了,原因被断定为居住环境过于恶劣。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只有400多万人口的新西兰,每年冬季的死亡人数要比夏季多1600,也可以说每年住房害死人数要比新冠致死多得多。害人的住房也给医疗系统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今年义务的探访了一些华人朋友的老房子,也包括了所谓的'好区豪宅',给予了很多建议。改造出一个温暖干燥的家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有些花小钱可以解决大问题,有些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钱来解决。

增加保温,增加气密性。下面这个图的左边窗户加了DIY可开合的透明塑料膜,右边的是DIY磁力条的防蚊虫纱窗,可见对于右面的结露就很严重。门窗保温标准可以通过上文学习-节能保温规范更新

 

地下结构可加保温棉和防潮地膜

 

门窗漏风的地方可以加双面胶条。

 

很多正压通风系统仍在市场上进行传销,很常见的是安装工人随意把屋顶保温棉扔得到处都是,造成房屋保温性能大幅下降。

 

记得有一位叔叔说,冬天冷的时候屋里温度只有6度。我问那怎么办呢?他说已经习惯了,不间断加热得多费电。听到这里我发现实地家访这样有意义的事情要坚持下去。

为了老人、为了孩子,您应有个健康的家。

然而如今的新房设计也有太多的无奈和隐患。

新房同样大量应用的玻璃纤维保温棉、正压通风系统、CCA防腐、纸面石膏板抗震、木棍结构防火墙。。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否为人民做点什么。

纵观世界,还有哪个国家用木头棍和一脚能踹到邻居家的薄板防火墙去大量设计密集型住房? 新西兰独特的地缘因素、政商环境、市场体量、规范体系,这些都是原因。而我们建筑人都在很辛苦的做自己的事情或是乐在其中,如果明知道这个原因会对未来造成恶果,努力改变但却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个当下越'通透'反而越容易迷茫,那么致良知又怎样知行合一?

住房的设计影响到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回想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十多年来拿着造业当事业去干,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观过去的漏水房危机和不久的将来,那些内墙、外墙、保温棉的本地大企业会不会良心发现? 唤醒良知和担当? 这波木结构联排建筑热潮过去之后纽村华人会面对什么? 资本真是个好手段,有些话不好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年初注册HPA时习得这句话

Through learning, comes with knowledge,

Through knowledge, comes with understanding,

Through understanding, comes with widsom,

Through wisdom, comes with well-being.

通过学习,得来知识

通过知识,得来领悟

通过领悟,得来智慧

通过智慧,得来福祉

这也许能帮助我们建筑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去看新西兰《资源管理法》的初衷很好。但在和平年代现实中人们却是联合起来掠夺地球资源,借用资本、现代科技、高效的、合法的将其转化成建筑垃圾。

一千年前的建筑,到现在是无价之宝;现在的建筑,到一千年后分文不值。

对新西兰建筑规范我经历了崇洋媚外、盲目随从、悟后知新三个阶段的认知。

什么是NZ Building Code?

The worst building you can legally build.

什么又可称为Acceptable Solution? 

Acceptable Solution is not acceptable anymore.

基于本身就有问题的建筑规范标准,越是在表面上努力离本质越远。而建筑的本质应是为人们提供庇护和福祉。

新西兰现有房子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改善,当下的生命却被迫大量花费在争论Planning的主观问题上,未来很多精力仍会持续被迫分散到Urban Design上,体块的各种变化,外墙的各种混搭,都是在'着相'上拼命地折腾。

在挑战'权威'的路上是孤独的,但不管它是建筑法、资源管理法、佛法还是道法,万法终归于心法,境由心生,改变自己的内心那么世界也就变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凡有所相皆是虚妄,那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去选择无为而无不为? 还是尽人事听天命? 何时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仍需要在异国他乡的建筑道场中不断的参悟。

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不必多说

点滴做起

干就完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我很羡慕消防员、医生、护士,

因为他们可以救死扶伤。

当有一天,

我意识到建筑专业也可以救人一命,

作为一个战士,

我泪流满面。

缘起当下

'安新公益' 行动正式开始

Funded by Huang's Family

安其居,安其心,您本应有一个健康的家。


后续:

此篇公众号文章有感于共享传播链发明人冯老爷子最近推荐看的《天道》、《稀缺》,同时也强烈推荐给各位读者。

《天道》观后,对应的悔悟了自己创业以来所经历的一切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更坚定了文化自信,尊重自然规律,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本自具足。靠建筑规范? 靠官方审批? 靠政府补助? 害人的其实不是新西兰的住房,而是这个'靠'字。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救世主很遥远,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稀缺》读后领悟到了自己的带宽有限,反观每天进来大量微信、邮件、会议的情形,假设事业再拓展到施工或开发的情形,在重要但非紧急的事和不重要但紧急的事之间鉴别哪个有意义。上面正文中也提到了精力被大量花在了'着相'的事情上,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理解成不重要但紧急的。当下的工作是紧急的,陪伴孩子是重要的,等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修身齐家工作之余,能抽出时间读书明理,感恩疫情时光,同时特别感谢冯斌先生。

 
Dylan Huang